中西纹饰比较

时间:2023-02-26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西纹饰比较》是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来自是芮传明 / 余太山。

  • 作者 芮传明 / 余太山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5年
  • 页数 363 页
  • 定价 34.00

内容介绍

  本书对古代世界(其时间相当于中国的汉王朝以前)的大量艺术纹饰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揭示出古代中国与西方(希腊、罗马、埃及、两河流来自域、印度、中亚、南俄等地)某些同类纹饰之间的联系,从而推测360百科上古时期东西方之间早就存在文化燃美进交流和民间接触的可能性。全书分《导言》、《形纹于尽副饰》、《十形纹饰》、《鸟形纹饰》、《蛇形纹饰》、《树形纹饰》、《角形纹饰》、《饕餮纹饰》八越讨了即福良毫音析京章,并附图二百余幅。

  有关纹饰的比较研究,国外起步较早。1894年,G.d' Alviella的《The Migration of Symbols》一书问世。作者对具有象征意义的纹饰(即所谓的"符号")的变化、吗治关七使发展、迁徙及衰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以至被后人誉为"最伟大的符号解释者"。 1926年,A.Mackenzie《The Migration of Symbols and their Re亚白案介包怕lations to Beliefs and Customs》一书出版后,这方面的研究又深入了一步。然而,尽管两书都注意到了世界各地同类符号之间的联系,但是所涉及的纹饰种类不多,而有关古代中国的纹饰,更是寥寥无几。嗣后,有关纹饰研究的著述虽然不断出现,但或者只研究某一地区的纹饰,或者仅仅罗列某些种类的纹饰啊杆蒸养排香香景一命么,并未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纹饰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近十多年来,我国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综观该领域的各个方面,资权上古中西交通的研究乃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而资料的贫乏则是主要原因之一。许多重大问题,诸如中国文明的起源、印欧人种的迁徙等,都还未能解决,燃我频德南血坏苏或者没有解决得很好。本书则试图通过对中西纹饰的比较研究,获得有关这些方面的新资料,或者探讨一些新问题。至少能扩大上古中西交通史研究袁思属翻右者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本书各章的论述,不仅补充了上古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因缺乏文字资料而造成的知识空白,又在若干方面纠正了以前的某些错误观点。例如,本书对""形纹饰所作的研究,一方面指出了古代中国早就存在纹的事实(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纪),揭示了那很向立般位早期与印度进行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则纠正了当今辞书中的一个错误:""字的语源不应该释为梵文 Srivatsa(室利株蹉),而以Swastika(室缚悉底迦)更为正确。又,本书对"饕餮"纹饰的研究,由于并不单纯地依赖文字资料,故而得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作者打破了此前中外学者局限于汉文史料研究"饕餮"纹饰的传统方式,进行了范围广泛的横向比较,以至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饕餮纹与美索不达米亚之胡姆巴巴头像、希腊之戈尔工面具一样,主要功能在于辟邪;并且室止供个倍仅简啊理露,这些纹饰间很可能曾经有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

  国外有关艺术纹饰的专著,不是所涉及的纹饰种类很少,就是未能将古代中国的纹饰与域外纹饰进行比较,因此几乎与"古代中西交通"无涉。至于国内,则迄今未见全面研究艺术纹饰的专著,更未从中西交通的角度对古代世界的纹饰进行比较研究。所以,本书填补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此即别等劳本书的学术意义所在。

作者介绍

 五欢四倍盟试难会缺 芮传明

  男,硕之落雷滑地负那波气香士生导师,1990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生于1947年9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亚史、古代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持建成果有:《大唐西域记全译(详注)》、《东西纹饰比较》(合著)、《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志》、《古突厥碑铭研究》、《巫术的兴衰》(译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句预广极械式》(合译)、《淫祀迷信》等。其中,《古突厥染控川缺自究死碑铭研究》获得上海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停课物直值排突米球明北学优秀成果评选(1998-1999)著作三等奖,《摩尼教"平等王"与轮回"考》获得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2002-2003)论文三等奖。

  近期主要成果:

  《战时恐怖主义与城市犯罪》-《上海歹土》解读 ,《史林》,2003年第3期

  《古代"度人"信仰之涵源探讨》,《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摩尼教"平等王"与轮回"考》,《史林》,2003年第6期

  《上海歹土》,《上海史研究译丛》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摩尼教"五妙身"考》,《史林》,2004年第6期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中国历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东方摩尼教的实践及其演变》,《法国汉学》第10辑,中华书局,2005年12月

  《略论摩尼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两种角色》,《寻根》,2006年1月

  《中国的"传统文明"在交流中演变发展》,《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2月

  《摩尼教性观念源流考》,《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2月

  《摩尼教Hyle、Az、贪摩考》,《史林》,2006年5月

  《论佛教慈悲观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2006年5月

  《饕餮与贪魔关系考辨》,《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二辑,2006年12月

  《弥勒信仰与摩尼教关系考辨》,《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序》,《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摩尼光佛"与"摩尼"考辨》,载《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2007年

  《摩尼教神"净风"、"惠明"异同考》,《欧亚学刊》,2007年6月

  《摩尼教"五大"考》,《史林》,2007年10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医患对话

.d7in4608,.cq80cika{display:none!important;} .vua04150j1i,.j4dw18t{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医患对话是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