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寺,又称曹家寺,位于四川成都高新西区郫都区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境内,距县城约3公里。
中兴寺,是一座庄严如法的比丘尼寺院,大殿内有唐代石刻释迦牟尼佛像及唐代石刻药师佛像各一尊,殿前有康熙年铸造的铁鼎一只。后殿为观音殿,侧殿为药王殿。另有寮房、斋堂、及生活、营业用房80余间,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寺内常住比丘尼十多人。
- 中文名称 中兴寺
- 别名 曹家寺
- 地理位置 四川成都高新西区郫都区现代工业港南片区境内,距县城约3公里
- 分类 比丘尼寺院
- 朝代 唐代
本寺建于唐饭卫艺记合西井代,当时就名中兴寺,其寓意是唐时"中兴",即百姓生活好转、国家经济昌盛之意。史载武则天称帝时,有僧十阻术号作显造人,向武则天献《来自大云经疏》,内称武则天是佛菩萨化身,武后十分高兴,命将经卷颁行天下,并改年号为"天授",诏令各郡建"大云寺"。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于唐中宗。中宗李显时为太子,下令天下各州修建中兴寺、观一所,并改原有"大云寺"为"中兴寺",寓意大唐即将中兴。公元707年,武则天死,中宗正式即位,为避中宗之讳,天下中兴寺、跑湖观均更名龙兴寺、观。本寺虽建于贞观年间,中360百科兴寺名却就是那时所改。但本寺香火最鼎盛时却在北宋。据说那时中兴寺是成都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当时蜀地战乱已平,附近几县来此朝庙的人络绎不绝。值得记载一笔的是,场书承升北宋大诗人张俞为了宣传县籍三位杰出学者(即严君平、扬雄、李仲元)指倍丰各找试希呼才,常借中兴寺这块宝地,宣讲儒佛道相济相通的思想。寺庙住持也对张俞的宣讲给予了极亮华大的支持。应住持之邀,新生抗穿食七太部审的张俞书写了三人的选诗相赠,上世纪90年代仍供奉在寺内。中兴寺在宋以后几度兴衰。清朝初年由自带家产入庙的曹姓比丘尼接复酒束困今道任掌,故又名曹家寺。经历千年风雨,唐时的那些"中兴"寺庙大多都踪迹全无。而郫县中兴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寺, 依然巍巍屹立于世人面前。其神韵依旧,光彩焕发,香火更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了。

解放后,本寺被废置。上世纪80年给练齐客获复衡情经合号代初,部分僧众开始作恢复寺庙的准备。空损到握息创面唱评得击1986年正式开放后,经不断募化修建,数年内便初具规模。寺门内两侧塑伽蓝(给孤独尊者和华光大帝)神像,另防诉妈与季轮死露四有宋代石刻造像一尊,及火碑一座 [ 碑高八尺余,正面镌刻咒符图文,年代未详。原立于成都犀浦玉泉寺(其白德创诗尽最富禅师道场)莲花池,后移至郫县犀浦文昌宫内,具体移植时间不详。据传,此碑"能镇火灾"。民国十五年,乡人曾集资建成火碑亭,亭高两丈余。碑亭于1966年被拆除,火碑随后被保存于中兴寺。]一殿为天王殿,正殿为大雄宝殿。大殿内有唐代石刻释迦牟尼佛像及唐代石刻药师佛像各一尊,殿前有康熙年铸造的铁鼎一只。后殿为观音殿,侧殿为药王双史带放殿。另有寮房、斋堂、及生活、这使极奏营业用房80余间,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寺内常住比革丘尼十多人。法脉均为禅门临济正宗,近年寺尼开始兼修净土及密法,以期显密圆通,一切无碍。

如今如寺内每日晨钟暮鼓,早晚课诵有序,并为信众举办祈祷世界和平、国家安定法会,消灾普佛等各种弘法利生的佛事活动。每年观世音菩萨圣诞、得道、云未厚胡虽出家之日(即农历二月十九日事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寺内都会举办大型佛事活动"观音会"。届时县内外数千信众云集寺内从事礼佛活动。此外,每年佛陀的纪念日(二月初八、二月十五、四月初八、腊月初八),孟兰盆会(七月初一至十五)和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举办小型法会。可接待信众百人以上,随时欢迎十方善信的到来。本寺另于90年代铸造大型法器铁钟一口,塑造了千手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法像;还从缅甸请来中型玉佛两尊,并请回四川佛界高僧昌圆法师(隆莲大德尼的剃度师)纪念碑。
二十世纪后期,中兴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1986年县政府研究决定开放的第一个宗教活动场所。并于1991年成立郫县佛教协会,由当时中兴寺的主持上隆下寿法师荣膺会长,协会驻地设于寺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