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青

时间:2023-01-13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江国青,男,1958年生,湖南省华容县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外交来自学院学术委员会委360百科员;外交学院联合国著失永亲责研究中心主任;《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编委。1999年5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和常设国际仲裁法院100周年纪念大会;2000年4石井找境不衣尽称术月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作题为《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的法制讲座;2001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源沿电制简机形军005年出席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

  • 中文名称 江国青
  • 出生日期 1958年
  • 毕业院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
  • 出生地 湖南省华容县
  • 代表作品 《国际法》、《现代国际法》

个人简介

  江国青,男,1958年生,湖南省华容县人。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外交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外交学院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国际法年刊》、《外交评论》(外交学越氧院学报)编委。

  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来自委员(2005-2013年);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

  卫面料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360百科;

  中国仲裁法学会理事;

  北京国际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分别于1993年-1995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2000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2006年在泰国陈粉扬朱拉隆功大学作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

  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1999吸五年5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联合国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次海牙花振举件径温倒降参齐待和平会议和常设国际仲裁法院1讨历修端表00周年纪念大会;

  2000年4月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作题觉秋题底高迫道把孙为《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的法制讲座;

  2001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5年出席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

  2013年被评选为北京市坚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8月-1984年8月,在机械工业部湘潭电机厂担任翻译;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武汉大学攻读国际法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再班究手位;

  1987年-1993年,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助教、讲师,在职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9月-1995年8月,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做访问学者(中美法学教育交流项目);

优仅附丰季批  1995年9月-1997年粒地2月,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97年2月-2001年6月,任外交学院国际法系任副教授、系副主任结练许好晶、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清需须缺步者物取;

  2000年9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套来环问学者;

  2001年6月-站洲2004年11月,任外交学院国前提金也斯率试马掌增根际法系主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孩走径议核点度众;

  2004年11月 至今 任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授,外交学院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

著作

  《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来自社,2010年版;

  《国际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参编),360百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国际法》(参编,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祖物须现新频科量曲;

  《现代条约法与实践》(译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法--基础、结构与挑战》(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专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苗末商固燃实供际年版;

  《联合国专优边诉门机构法律制度研酸眼谈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国际法》(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

  "'有杆准成含境异福宁右部容效控制'原则在领土与海洋争端中的适用动向"(合著),《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6期;

  "全球治理与联合国的改革问题",《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均测沿落 "联合国改革背证哥宪古被景下国际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合著),《国际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日今乐便吗列版社,2012年版;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

  "反措施与国际司法:变化中的国际法实施机制",《中国国际法年刊》,2008年卷;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Nati含染ons Human Rights Monitoring Mechanism: Universal Periodc Review", AALCO Quarte所凯宽殖问检怕样rly Bulletin, Vol. 4, 2008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法律机构探析",《似药族年也附外交评论》2006年第3期;

  "《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一个并不完美的最好结果",《法年胶斗攻掉架起学家》2005年第6期;

  "反恐、保护人权与世界和平",《外交评论》2005年第5期;

  "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律制度的发展",《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论国际法的性质与当今的发展",《国际法与县创想预权费攻毫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1辑;

  "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法学家》2003年第5期;

  "国际法与伊拉克问题",《人民日报》,2003年3月8日第3版;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民主与法制出版社03年版;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查机制",《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够危道什 "WTO规则的实施机制:国内层面的考察",《外交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世纪之交的西方国际法思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5期;

  "略论主权与两岸关系",《法学评论》2001年第3期;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条约的缔结程序",的车备送《中国人大》2000年第10期;

  "恪守宪章实质精神,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光明日报》1999年7月19日;

  "人权高于主权--新炮舰政策的旗帜",《人民日报》1999年5月14日;

  "科索沃、北约与国际法",《民主与法制》1999年第9期;

  "格林伍德国际人道法(战争法)报告述评",《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国际法与皮诺切特的豁免权",《法制日报》1998年12月9日;

  "保护人权:现代法治的一个主题",《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国际体制理论介评",《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3期;

  "联合国财政危机若干法律问题探讨",《法学评论》1991年第4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程序与改革问题",《中国国际法年刊》1990年卷。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医患对话

.d7in4608,.cq80cika{display:none!important;} .vua04150j1i,.j4dw18t{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医患对话是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