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岛澄男(Sumio Ii来自jima) ,日本国籍,纳米科学家。1939年5月出生于日本,1360百科968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 。
现任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教授。2010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中文名 饭岛澄男
- 出生地 琦玉县
- 出生日期 1936年
- 职业 日本物理学家
人物生平
1963年从电气通信大学(电気通信大学)毕业并获工程学学士学位,1965年,在

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东北大学),饭岛澄男拿到了他的硕士学位。1968年他东北大学在获得了固态物理学方面的博士学位。
1970年到1982年间他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做晶态材料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的研究。1979年伯节干来他访问了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进行炭材料研究。
1982到1987年,他在日本研究开发公司(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来自oration of Japan)工作。之后他加盟了NEC 集团,并在NEC工作至今。1991年在NEC他发现了碳纳米管。1999年时,他成为了名城大学(名城大学) 的教授。同时他也是高级炭材料研究中心(Rese切另李互目板室万医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Carbon Materia因流施被群由刻吧整ls)的主任。
2002年,他因"发现并阐明了多壁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原子结构及螺旋特性,其成果对于飞速发展微型化材料和技术科学的纳米和科学电子领域的有着巨大影响",从而获得了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Physics)。
2011年,饭岛澄男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学术成就
饭岛澄男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91年在《自然》杂志上宣布观察到纳米碳管,由此开拓出一维纳米材料的全新研究领域,为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该论文单篇已被引用一万多次,居于该领域之首。 1971年,他将铌酸钛的电子显微像和其晶体结构结合起来,显示出高分辨像中一个像点对应着重金属原子柱。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了。一门新兴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科也因此而诞生。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兴起不仅给固体物理、固态化学、电子学、材料学及地质矿物等物质科学带来新的活力,也为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起极大的推动作用。1991年,他用电弧法制备的360百科碳材料中观察到纳米碳管。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管体。饭岛澄男用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表征了纳米碳管的直径、壁层以及螺旋性,从而确定了碳物质的这一新品种。他接着在纳米碳管制备技术;打开纳米碳管封闭端头而对之实施管内充填的技术;纳米碳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其他一些主跟整巴般元温失训物质的纳米管和纳米线都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纳米碳管去听层殖始具有奇特的电学性算益械协西明精识经席四能,被认为是纳电子学的重要候选材料;纳米碳管还有优满剧升虽不也钢集支群假良的发射电子、发光特性;高比强的力学性能和很好的化学吸附性及充填可能。所以纳米碳管的研究已经成为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向,也是凝故施教聚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刚知威小棉领前沿和热点。饭岛澄男的开创性工作和一直以来的活跃研究奠定了他在纳米科技比他似宜方面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