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词条是北师大版第五册(即三年级上册)课文,作者樊发稼。课文以诗歌的形来自式表达世界万紫千红与生活多姿多彩。激360百科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作品名称 爱什么颜色
- 作品出处 北师大版第五册
- 文学体裁 诗歌
- 作者 樊发稼
原文
来自 我爱碧绿的颜色,
因仅移儿粉万坚规右为--
禾苗是碧绿的,
小草是碧绿的,
我生活在农村,
连我的梦
也是碧绿的。
我爱火红的颜色,
因为--
朝阳是火红的,
枫叶是火红的,
我是一个少先队员,
我们的队旗,我的心,
也是火红的。
我爱蔚蓝的颜色,
因为--
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
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
留 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
乘风破浪,保卫海疆。
我穿的那身能术移乱分反司况道威武的军装
也将是蔚蓝的。
作者简介
360百科樊发稼,诗人、文学评论家入当。1937年生,上海人。 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有间皮千《儿童文学的春天》等10本评论棉承防手说首落不耐末掉集,《春雨的悄悄话》等41本作品集,选集有《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选》、《优溶断星随及质采樊发稼作品选》、《樊发稼儿歌》和《樊发稼幼儿诗歌选》等。主编、选编论文集、作品集、文学丛书30多种。曾任中央宣传部"五个剂意山希宽于安神一"工程奖和第一、二、三届国家图书奖评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委会主任。
樊发稼,1937年2月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5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 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帮村地翻教还论良承息理事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儿童文学的春天》同沉两李等8本评论集和《春雨的悄悄话》等40多本作品集。选集有《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选》、《樊发稼作品选》、《樊发稼童话》、《樊发稼儿歌》、《樊发稼寓言集》、《兰兰历险记--樊发稼儿童诗选》、《樊发稼幼失剂儿诗选》、《书香芬芳--樊发稼书评集》等。主编、选编《新时期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小传》、《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卷》等论文集、作品集、文学丛书20多种。量交找意航战粉介论著和作品多次获全国奖。曾任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一、二、三届国括且率家图书奖评审委员。1998年其小传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词典》。
《伐夏爷爷的故事》(长草篇叙事诗,河南人民出版社)、《花花旅行记》(长篇童话诗,河南人民出版社)、《校写燃大费才盟园新歌》(儿童诗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布谷鸟》(幼儿诗集,安徽人民出版社)、《腊梅花宽机球美按起抓说重妈耐》(幼儿诗集,安徽人民出版社)、《苗苗的故事》(儿童诗集,湖南人民出版社)、《雪花姐姐》(儿童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花,一簇簇开了》(儿童诗集,宁夏人民出委鲁杂钟牛微版社)、《小娃娃的歌》(幼儿诗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儿童文学的往做皮流天了春天》(评论集,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花儿的诗》(幼儿诗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大树和蘑菇》(幼儿诗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春雨的悄悄话》(儿童诗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彩色的季节》(散文诗集,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蒲公英》(幼儿诗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爱的文学--儿童文学与诗》(评论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巧嘴八哥》(儿童诗、散文、童话、寓言合集,化工出版社)、《儿童诗论说》(评论集,中国文学出版社)、《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集》(明天出版社)、《兰兰历险记--樊发稼儿童诗选》(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学下蛋的猫》(寓言集,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三个富翁》(寓言集,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将军与跳蚤》(寓言集,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百鸟羽龙袍》(民间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春天的小诗》(诗集,新蕾出版社)、《樊发稼作品选》(明天出版社)、《故乡的芦苇》(散文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樊发稼童话》(明天出版社)、《蜗牛爬树》(童话集,明天出版社)、《小懒猪的故事》(童话,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面临新的超越》(评论集,海燕出版社)、《樊发稼儿童文学评论选》(贵州人民出版社)、《樊发稼儿歌》(希望出版社)、《将军和跳蚤》(寓言集,台湾民生报社)、《夏天的寓言》(寓言集,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樊发稼寓言集》(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猫学下蛋》(寓言集,海南出版社)、《太阳从哪里升起来》(寓言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皇帝选女婿》(童话寓言集,马来西亚彩虹出版有限公司)等。
课文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来自儿歌学习,会认读课文生字,会读写课文一类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观察身边事物,抓住事物的颜色特点。能背诵课文,自己给诗歌补充一个小节。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意境,边读边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