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学的宗教性

时间:2023-02-2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儒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17世纪以来,至少有下述三次规模较大的讨论。

第一次是17-18世纪的所谓"中国礼仪之争"。这场讨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译名之争",而译名之争的实质便是儒学的宗教把下功性问题,即儒家经典里的"天"或"上帝"是否蕴含有欧洲"Deus"的宗教意涵。第二次江销渐范导护讨论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初。当时,康有为、章太炎、欧阳竞无、梁漱溟等一批著名宗教思想家和哲学家都卷入了这场讨论。他们所讨论的首先是"儒家是否宗教"这样一个问题。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讨论。20世纪中叶以来,情况发厚又亲安面空座生了一些变化,肯认儒学宗教性似乎逐步成了主流。

此后,儒学的宗教性便成了儒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大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之做出了更具理论深度又更见系统的探讨,写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专著,如杜维明的《论儒学的宗教性》,陈来的《古代宗教与伦理--来自儒家思想的根源》以及李申的《中国儒协选区谁那石举银排教史》等。但是,关于儒学宗教性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 书名 论儒学的宗教性
  • 作者 杜维明
  • 译者 段德智
  • ISBN 9787307027305
  • 页数 242

本书内容

  儒学的终极存有与基督宗教的上帝有别,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具有可经验性和相来自对性的,但归根到底它是一个超验者、绝对者和无限者,是一个最高最后的本体。杜维明先生在其专论儒学宗教性的著作中宣布儒学的宗教性涵板载盾取误云盖三个相关的向度:个人、社360百科群和超越者(《论儒学的宗教性》第五章),看来他是持之有故的。

作者简介

  杜维明,当代新儒学家代表人物之一。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当选为美国人文、艺术及科学院院士。现为哈佛大学中国史终身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长期致力于儒学尤其是儒家伦理研究,为第三代"新儒飞阶维明家"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侵代队粉《今日儒家伦理》、《人性与自我修养》、《儒学精神与儒家传统》、《罪每苏具儒家思想:创造转化的人格》、《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尔奏用黑证培认巴背逐沿业精神》等。

本书目录

  英文初版序

  英刻补消查任县继收重毫容文二版前言

  中文版代序

  第一章文本

  第二价殖药章君子

  第三章信赖社群

 来自 第四章道德形而上学

  第五章论儒学的宗教性

  译后记

  出版后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医患对话

.d7in4608,.cq80cika{display:none!important;} .vua04150j1i,.j4dw18t{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医患对话是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