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榭山房集

时间:2023-01-23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樊榭山房集来自》是厉鹗的诗文集,10卷2册;《樊榭山房续集》10卷2册共4册20卷全、每册近90页180面共700余面。

  • 书名 樊榭山房集
  • 作者 (清)厉鹗著 (清)董兆熊注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2年
  • 页数 1791 页

历史版本

  迄今为止,收录其作最全的本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樊榭山房集》整理本 。

作者来自介绍

  厉鹗(1692-1752),字太鸿、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世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厉氏毕生嗜学,著述宏富,除学术著作《宋诗纪事》、《辽史拾遗》、《组苦但杆怀来南宋院画录》、《湖船录》、《东城杂记》、《南宋纪事诗》、《绝妙好词笺》外,还有作品集《360百科樊榭山房集》等。

  厉鹗是雍乾间著名诗人。他看等美丰食崛起于"清初六大家"之白功养河零色节案后,"乾隆三大家"之前,在息讲晶带增清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既是狭义浙派的奠基人,又是广义浙派中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以一介寒士,主持江、位革创达规他房浙吟社30余年。他的坏较密晶迅一生是诗人的一生。他为诗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放弃了应铨做官的机会。时人对他的形象作过生动的描述:"尝曳步缓行,仰天摇首,虽在衢巷,时见吟咏之张故宜一甚晚模意,市人望见遥避之,呼为'诗魔'"。

  厉鹗始终是一个穷愁枯瘦的在野诗人,但其作品受到许多人的赞许,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杭世骏在《词科掌录》中写道:"厉太鸿为诗精深华妙,截断众流,乡前辈汤少宰西厓最所激赏。自新城、长水盛行时,海内操奇觚者,莫不乞灵于两家。太鸿独矫之以孤澹,用意既超,征材尤博,吾乡称诗于宋、元之后,未之过也。是科征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全祖望指出:"余自束发出交天下之士,凡所谓工于语言者,盖未尝不识之叶医注列原尼几氧革刑,而有韵之文,莫如樊榭。"这绝非好友间的过誉之词,而是客观事实。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其需握空办的皮针明乙诗则吐属娴雅,有修洁自喜之致,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虽才力富健尚未能与朱彝尊等抗行,而恬吟密咏,绰有余思,视国初西冷十子,则翛然远矣。"沈德潜也评价道:"樊榭征士学问淹洽,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

  无庸讳言,厉鹗的诗也有明显的缺为境结航真陆群载罪质点和不足。首先,他虽然出身贫苦,但大半生过的是"食客"式的生活,入世不深,结交有限,诗的内容不够丰富。诗集中很少有反映社会问题、民生疾苦的作品,主要是模山范水,吟风弄月,这多少带有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其次,他虽然最长于山水诗,但平生游踪不广,主要局限于江、浙,无名几利山大川之助,诗的格局狭小,力量薄弱,雕炼有余,雄浑不足。其三,他喜欢用生僻的典故和替代字,矜奇炫博,流于晦涩特们特挥易将振右,大大影响了诗的艺术效果。袁枚就曾批评道:"吾乡诗有浙派,好用替代字,盖始于宋人,而成于厉樊榭。樊榭在扬州马秋玉家,所见说部书多,好用僻典及零碎故事。"不过,袁枚又指出:"先生之诗,佳处全不在是。" 表明瑕不掩瑜,厉鹗的诗自有其独沙子毫土条特的价值。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医患对话

.d7in4608,.cq80cika{display:none!important;} .vua04150j1i,.j4dw18t{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医患对话是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