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堰子赵楼村 来自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西北方向30公里的堰子河河畔,西、南两面环河。北接十林镇习营村,西面隔河与王营村接壤,东临西河村,南靠路寨。堰子赵楼官名简称赵楼,隶属张村镇管辖。
- 中文名称 堰子赵楼
- 地理位置 河南省邓州市
- 高 高达10米
- 宽 宽20米
发展历史
赵氏宗族是春秋战国时赵城赵简子的后名挥很降裔。现今位于山西洪洞县北面赵城镇一带。在明朝洪武年间,连年战争造成中原来自一带人口剧降,洪武皇帝下令将在山西洪洞县一带百姓大批迁往中原。赵360百科氏家族有四兄弟随迁移百姓来到现赵楼堰子河一带垦荒。四兄弟的居住地就形成了邓州市十了沉我架坏文渐小研印影林镇堰子河南村、堰子河北村和小赵岗自然村,以及堰子赵楼村。
在清朝和民国期间,为了村民的安全,堰子赵楼村建设成为一四面环水的村寨,四周高达10米、宽20米的寨墙。在此期间,周围各村为了安全起见,电系更基批尔握纷纷搬迁到寨内定居,逐步形成了现今有21个姓氏、4000人左右的大村。
在1930年,由于冯玉祥下属部队听说赵楼寨长久积攒大量财富和粮食,专门从陕西商洛过来赵楼寨,要求寨主在三天之内筹集军破者色会那粮。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寨内地主、员外也不能满足军阀南征北战的军粮。
因此寨主和军阀带兵官员关系闹僵,部队随下令强行攻入寨内。他们在离寨子3里地的韩岗的岗坡上支起几门大炮,在五更时分打开了寨子卫的西门,至此赵楼寨被攻破。部队开进寨子后,枪杀20米路呀顺侵研溶待00多人。这就是电刘震惊当地的赵楼村惨案。后来大部分尸体埋葬在村西北角有名的万人坑,并立多块石碑刻字纪念。
文革时石碑遭到破坏。现存两块石碑与1985年存放在邓州市文物馆内。
赵楼村人杰地灵,蜿蜒的堰子河造就了赵楼人的聪明、勤劳、朴实的品质。他们重视教育,平均两、三个家还及绿见局庭就培养一名大学生,在方圆十几里村子里是不多见的。
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是我孩童时玩耍、远离他乡牵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