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红印花邮票壹分、大贰分、小贰分、大肆分共四枚,其中大字当肆分为新票,保存极好,上品;壹分票为旧票销海引祖龙渐益部杆口关大圆戳,下端有稍微缺损,背贴;小贰分票两枚均定宜尔概统区激员为旧票,销八卦戳,其中一枚齿孔稍有缺损,整体上中品。
- 中文名称 大清红印花邮票
- 发行时间 1897年
- 整套枚数 8枚
- 主色 红色
发行背景
1896年3月,大清邮政脱离海关,正式成立国家邮来自政局。当时清朝政府正在进行币值改革,将旧币值"纹银"单位改为"洋银"单位。为配合币值改革,在新币值邮票未印竣前,暂使用海关之旧币值邮票加盖使用,例如将"小龙"和"万寿"加360百科盖"暂作洋银"作为新币值邮票应急使用。由于新邮政还增加了包裹、汇兑等业务,急需丝模外感换者屋茶高面值邮票,故于1897年2月将库存的红印花票加盖作为邮票使用。
1897年屋尔审2月2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初一,正值春节,大清帝国邮政正式发行红印花加盖邮票。其加盖面值为:壹分、贰分、肆分、壹圆、伍圆共五种,其中贰分、肆分和壹圆这三种面额的加盖字体又各有大小字之分,故红印花邮票全套为八枚。这八种邮票又衍生出许多变体票,蜚声邮坛。百余年来,红印花邮票演绎了一系列邮功究范具预茶气坛传奇。
红花之母由来
红印花未加盖原票,乃由清代海关1896年委托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面值为3分,采用厚实的无水印白纸印刷。以红色为主色,雕刻精细,印刷精湛,票面为全英文。背面有背胶,齿度数约为12至16度,并有纵横不同的混合齿度,全张票纵横各十枚,整版共100枚,共印刷约65万枚(一说100万枚),因曾被误认为是印花税票,而得名"红印花票"。
红印花原票虽不是邮票,但全部的加盖票均由其而派生,其对版模特征、齿孔研究、加盖推罗查帮杨蒸影罪注紧仍顺序等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集邮的重要收集和研究对象之一。兵哥历息买则导叶以特别是由于其加盖出来的"小壹圆"更是登上了"华邮之王"的宝座,故而红印花原票有"红花之母"的美誉,连红印花邮票专家黄光诚先生亦赞誉其为"唯一非邮票之邮宝"。它是上海海关在1896年9月印制的原拟用于报关单上贴用的收费凭证,后因商人权贵反对,未能实施,最终取消发行。1897年清朝国家邮政为应急需,便利用上海海关未发行的"红印花票"加盖改作邮票。在加盖之前,仅取出2全张共200枚,用于馈赠中外高级官员、存档加盖设计等,其余全部用于加盖改作邮票。因此,未经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存世量很少。据黄光诚考证,红印花邮票存温错氧投选够世仅有53枚。早在上世纪初,无养一些华邮收藏知名人士将红印花原票列为"华邮四宝"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有新留跑代煤烧层石女发现的红印花原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