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大帝108则霸智》是200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司马烈人。
- 书名 康熙大帝108则霸智
- 作者 司马烈人
- 类别 历史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年4月1日
内容简介
康熙是大清王来自朝的开国皇帝,胸中有一股不可遏360百科制的霸气,时时涌动在他裂端剂你烟的心头,表现在他的手上,因此,力资入满响食他统率的江山真可谓尽现强硬的派势。本书全面展示了康熙大帝一生的霸势。
编辑推荐
康熙一下生的霸智,让许多人非常有兴致棉多视眼帝再占进粮布,乃至于痴迷。大概,每个人活着都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美减吸评倍职岁江子霸智! 历史风云总是变幻莫测,历史人物总能层出不穷。当我们站在今天去认真翻阅康熙一生的历史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垂以微背志急矛弦远,更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拼出来的。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的条件,也做不好事情?为什么有些人善于绝处逢生,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不妨看一看康熙大帝的霸智,以此观照一下自己。 康熙八岁登基,在位61载,一派盛世景象。他做什么事,都不斗能推来胡边满足于随便做成就可以了,而是要把它做到最好,达到最佳效果。
他坐在自己的宝座上,总有一种气吞万里的感觉,绝不因为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情破坏心听染作历台级负情,也绝不因为一些弄臣的是是非非而心有余悸,而是恪守"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信仰,扎扎实实地打天下、定天下、安天下。康熙有一句话道出了他为政的准则,即"人不可霸道,但须有霸势扬法再道卫困他验仅执,否则就无生机,更无功生之举。"可以说,康熙大帝的霸势正是他成功的基础,也是他成功的人格力量。例如,他能御驾亲征,指点万里江山,王者之风威严四方;他为政之法,在于仁者无敌;他对待朋党,绝不被卫构汉手软;他在吏治上,强调动善莫先质石化据陆让惩恶;他在治学方面,他读诗书,博学多才。他的身上总有一股不甘后延龙划善于人的精神,总想超出一般人,要做强中强。其实,没有这种和自己叫板的劲头,一个人是拯救不了自己的。
目录
前言
一、韬略篇:气吞山河,智掌乾坤 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自八岁登基称帝,在位凡六十一载,发"康乾盛世"之端,文治武功,安抚万里河山于翼下,其所赖者,实乃深谋远虑、高人一筹之韬略也,或振天子之威仪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御驾亲征气吞万里如虎,王者之风、来自霸者之象并集于一身,恩威并施,360百科足为后世之师!
霸智1:每遇大事,必深谋果决
霸智虽口斯衡课沉粉时字2:宣布恩威,剿抚并用
霸智3:用兵之道,要在乘机 霸智4:军前粮饷最波助物的带旧优住李为紧要 霸智5:灭乱臣之后以寒其胆 霸智6:不得姑息以各块松胶今完从省致纪律松懈
霸智7:宜将剩勇追穷寇
霸智8:攻守无定式,当相机而动
霸智9: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无兵
霸智10:一应军务惟在相机行事
霸智11: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
霸智12:用兵当筹划周详。
二、为君篇:以一人治天下,前物费夜充她长冷完活波不以天下奉一人。 康熙帝虽贵为天子,然其一生之为君,谨遵"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奉一人"之信条,以实心务实政,乃使政举民安;其所论"慎几微"之说,更是尽显其严以律己、防微杜渐、谨终如始之风。更难能可贵者,他虽高居万人之上,掌生死予夺之大权,却能始终纳谏听诤、从善如流,视君臣为一体,终成盛世伟业。 霸智13:政治之道,务在精勤 霸智14:只求政通人和,断不受虚名 霸智15:政治雍熙,在于官员廉洁 霸智16:帝国图治,固双司喜司雨晶触空必稽古典 霸智17广开言路,为图治第一要务 霸智18:将政事得失任为己责 霸智19:上行下效,故惟破燃较准山源清则流洁 霸智20:夸段太介剧大言词,毋得撰写 霸智21:右境车设汝等宜体朕轸恤民生之意 霸智22:仁者无敌,此是王道 霸智23:明理之后,又须实行 霸智24:时亚源房协武杆注切畛念民生疾苦 霸智25:凡行一事必前后计虑。
三、权谋篇:明察深思,恩威并举,掌大计于股掌间 所谓为君之道,仁义也好,阴险也罢,其所为者,都是一个"权"字。掌稳大权,其所靠者,不光是以势压人、对臣下颐宿气使、对政敌加以刀兵,所赖更多者,是深思远虑之智谋、处乱不惊之胆识、海纳百川之气度、当断则断之果决,此康熙大帝权谋之精髓也!
霸智26:若不听朕良言,后日悔之何及
霸智27: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
霸智28:天下大权,当统于一
显季霸智29:对朋党将穷极根诛
霸智30:早除祸端,免生后患
霸智31:洞察万离卫屋宜甚事,当前立决,自然权不下移
霸智32:定握位远必良制以京君臣 霸智33:断不可将要务分任于人
霸智3国体论第晚必呀长院第4:居安思危,从长计议 四、浓输林热卫你唱处世篇:宁担风险,不弃大义 康熙之为人处世,极讲仁义,且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身为天子,然其待人接物却能平易近人、极讲情按抗群理。康熙帝之成功,除了靠霸智超群、权倾天下外,其处世之精巧端正,也使得万民臣服。
预乡包季映约击灯商 霸智35:岂容自矜自伐以重己过
霸智36:上下之情,贵相浃洽
霸智37:待开钢持行减皮大臣如手足
霸智38:其身不正,其令不从
霸智39:以家人父子之谊相烟林四到在待臣僚
霸智40:人君以孝治天下
霸智41:国家朝仪大体,贵于整齐严肃
霸智42: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
霸智43:亲贤臣,远小人
霸智44:凡事当权衡,从其大者、重者
霸智45:君臣一体,情谊不隔
霸智46:教子必自幼严饬之始善
五、修身篇:慎几微,严以律己 所谓"慎几微",即谨慎检点萌芽之杂念,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康熙帝始终以此为座右铭,无论是治理国事还是为人处世,时时不忘自省、自律,以身作则,因此,在其当政之时,才创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
霸智47:禁人而己用之,将何以服人
霸智48:惟守成宪,诚恐侵扰官民 霸智49:君亦有过,岂能文饰
霸智50:俭以成廉,侈以致贪
霸智51:不可耽于逸乐
霸智52:至微至易之事亦不得轻忽
霸智53:不为阴阳术数
霸智54:德既明而后可推己及人
霸智55: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六、用人篇:诚求之,礼待之,信任之,严约之 明君须得良臣辅佐,必善于用人。康熙深知人才之于国家的重要性,故能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而其知人善任更堪称典范,其用人哲学是:求之以诚,待之以礼,任之以信,约之以严;对人才不求全责备,但求人尽其能,扬其长而避其短。
霸智56:遇事详加审辨,明辨忠奸
霸智57: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霸智58:武将当须有勇有谋
霸智59:论才必以德为本
霸智60:善相士者,天下无弃才
霸智61:用人不可求全责备
霸智62:国家必造才学通敏之人
霸智63:以诚求贤良
霸智64:因材施用,知人善任 七、吏治篇:惩恶扬善,严查百官 官吏乃为天子之膀臂、社稷之基石,上承皇帝之命以统黎民,下察百姓之情以资治道,故吏治不明则社稷不稳。康熙之治百官,上行监察、下咨民意,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勤政爱民者褒奖有加,终使康熙一朝清官辈出,永标史册。
霸智65:阳奉阴违者,定加严惩
霸智66:断不许人怀挟私仇,互相陷害
霸智67:严惩贪官污吏 霸智68:劝善莫先惩恶
霸智69:居官当洁己爱民
霸智70:贤良之臣必当褒奖
霸智71:强化监督,澄清吏治
霸智72:广开耳目,图治要务 八、济世篇:民意即天意 康熙认力,古今兴废之际、国家之兴亡,并非定于天命,而是系于人事,民心即为天意,若要社稷久远、江山永固,惟有经世济民。霸智之实,非以一己之威加于天下、作威作福,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民请命。
霸智73:救民之饥最为重要
霸智74:农务为国家之本
霸智75:天下臣民,皆吾赤子
霸智76:从来政治之道,裕民为先 霸智刀:视民命如草芥,何以为民父母
霸智78:无日不以休养生息为念
霸智79。兴利除害之事,弥不举行
霸智80:养生爱民,严惩贪官
霸智81:巡幸本为安民,岂可反劳民力
霸智82: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
霸智83:敬天之事莫过于爱民
霸智84:致治无他道,惟在国民之心
霸智85:治河乃国家大事
霸智86:德者能以宽服民 霸智87:治世以教化为先
霸智88:勤求民隐至殷且切
霸智89:欲治天下,必清简刑狱
霸智90:随俗而治天下 九、施政篇:以王道治天下,宽严有度 康熙主张以王道治天下,而在他看来,王道之实,乃是以天下为己任之豪气,视百姓如赤子之仁德。为人君者当施宽仁利民之政,而-味宽仁则易成放纵,故致治之道,在于宽严有度。视天下之事为一己之责,霸也;以百姓之心思社稷之制,智也。以此霸智施政于天下,国家安有不盛之理!
霸智91:满汉大臣俱系一体
霸智92:以德为卫,可以为安
霸智93:帝王政治,首在维持风化
霸智94:民力有限,当思搏节爱养
霸智95;王政之本,在乎农桑
霸智96:自古帝王务期狱无枉纵
霸智97:革除恶习,改善民风
霸智98:赏罚乃国家之大柄,必当精确公允
霸智99:柔远能迩,公四海之利为利
霸智100:以王道治天下
霸智101:事无巨细,躬亲策划 十、治孝篇:立身之本,政治之源,莫尚乎学 康熙一生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既是一代明主,亦堪称一介鸿儒,他告诫人们:一国之兴,在崇文教;一人之兴,在学知识。因此,他不仅自己勤于学习、博览群书,而且也深以国家之教育、百姓之教化为大事,真可谓远见卓识。
霸智102:学校乃人才储养之源
霸智103:务学必以敬镇为本
霸智104:阶次之分,视乎学历之深浅
霸智105:为学当博取众长
霸智106:为治天下而学
霸智107:作史之道,务在秉公持平
霸智108:自古帝王必博采遗书以充秘府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