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时间:2023-02-22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来自燃机排放与控制》是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翠平、王铁。

  • 书名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
  • 作者 张翠平、王铁
  • ISBN 9787111400325
  • 类别 图书>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 页数 194

内容简介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内燃机排放污染物、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及后映所具持定约家封处理净化技术、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及后处理净化技术、排放污染物的测试技术、汽车排放法规及测试规范、车用低排放燃料及新型动力系统。本书反映了内燃机排放污染物控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转零尽真交,为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内燃机排放知识提供帮助。

  《内燃机排放与控制》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内燃机及相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来自可供从事内燃机排放科技工作的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环境污染与内燃机排放污染物

  1.1环境污染与保护

  1.2环境空气质帮将量标准

  1.3大气污染与汽车

  1.4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商换补来酸士饭攻屋

  1.4.1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1.4.2一氧化碳

  1.4.3碳氢化合物

  1.4.4氮氧化物

  1.4.5光化学烟雾

  1.4.6颗粒物

  1.4.7二氧化碳

  1.5污染360百科物的评定指标

  第2章内燃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影响因溶须布传农号卫

  2.1一氧化碳的生好越赵怎成机理

  2.2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2.2.1车用汽油机未燃HC的生成机理

  2.2.2车用柴油机未燃HC的生成机理

  2.2.3非排气HC的生成机理

  2.3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2.4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2.4.1汽油机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2.4.2柴油机颗粒物的生成机理

  2.5影响排放污染物生再聚成的因素

  2.5.1影响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的因素

  2.5.2影响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的因素

  第3章汽油机机统例内净化技术

  3.1概述

 际专一年 3.1.1汽油机的燃烧过向建怀变井菜

  3.1.2影响汽油机燃烧的因素

  3.1.3汽油机机内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3.2电控燃油喷射及点火系统

  3.2.1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步现从气雷父虽飞书犯额

  3.2.2点火系统的控制

  3.2.3怠信候配胞助调现速转速的控制

  3.2.4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

  3.3低排放燃烧系统

  3.3.1稀薄燃烧

  3.3.2分层燃烧

  3.3.3均质压燃式燃烧

 危二手因的吃频 3.4燃烧室及进气系统结构的改进

  3.4.1压缩比与燃烧室形状

  3.4.2多气门技术

  3.4.议思发争五护手原3进气增压

  3.4.4可变进气系统

  3.5废气再循

  3.5.1废气再循环现迅处清重道宽师卷修超的工作原理

  3.5.2废气再循环的控制策略

  3.6汽油蒸气排放控制

  识顾车李父3.7曲轴箱排放控制

吸兴  第4章汽油机后处理净化技术

  4.1概述

  4.2三效催化转化器

  4.2.1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基本构造

  4.2.2催化剂的种类

  4.2.3催化反应机理

  4.2.4三效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

  4.2.5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劣化机理

  4.责矛敌绿斗律的作界2.6三效催化转换器的使用条件

  4.3热反应器与空气喷射

  4.3.1热反应器

  4.3.2空气喷射

  4.4稀薄燃烧汽油机尾气净化技术

  4.4.1直接催化分解技术

  4.4.2吸收还原(NSR)技术

  4.4.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第5章柴油机机内净化技术

  5.1概述

  5.1.1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5.1.2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因素

  5.1.3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

  5.1.4柴油机机内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5.2低排放燃烧系统

  5.2.1非直喷式燃烧系统

  5.2.2直喷式燃烧系统

  5.2.3气流组织及多气门技术

  5.3低排放燃油喷射系统

  5.3.1喷油压力的影响

  5.3.2喷油规律的优化

  5.3.3喷油时刻

  5.3.4低排放喷油器

  5.3.5先进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5.4增压技术

  5.4.1增压方式

  5.4.2废气涡轮增压

  5.4.3增压对排放的影响

  5.4.4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

  5.5废气再循环系统

  5.5.1系统构成

  5.5.2柴油机EGR与汽油机EGR的比较

  5.5.3废气再循环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第6章柴油机后处理净化技术

  6.1氧化催化转化器

  6.1.1DOC的结构

  6.1.2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6.2NOx机外净化技术

  6.2.1吸附催化还原法

  6.2.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6.2.3等离子辅助催化还原法

  6.3颗粒物机外净化技术

  6.3.1颗粒物捕集器

  6.3.2等离子净化技术

  6.3.3静电分离技术

  6.4四效催化转化器

  6.4.1原理简介

  6.4.2各类四效催化净化系统

  第7章排放污染物的测试技术

  7.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取样系统

  7.1.1直接取样系统

  7.1.2定容取样系统

  7.1.3稀释取样系统

  7.2排气成分分析仪

  7.2.1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7.2.2化学发光分析仪

  7.2.3氢火焰离子化分析仪

  7.2.4顺磁分析仪

  7.3颗粒物测量与成分分析

  7.3.1颗粒物质量测量

  7.3.2颗粒物成分分析

  7.4烟度测量与分析

  7.4.1滤纸式烟度计

  7.4.2不透光烟度计

  第8章汽车排放法规及测试规范

  8.1概述

  8.2排放法规的演变

  8.3国外汽车排放法规和测试规范

  8.3.1美国轻型汽车排放法规和测试规范

  8.3.2欧洲轻型汽车排放法规和测试规范

  8.3.3日本轻型汽车排放法规和测试规范

  8.3.4国外重型汽车排放法规和测试规范

  8.4我国汽车排放法规的历史沿革

  8.5我国汽车排放测试规范

  8.5.1新车型式核准和生产一致性检测规范

  8.5.2在用车排放测试规范

  8.5.3汽油车非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

  第9章车用低排放燃料及新型动力系统

  9.1燃料品质对内燃机排放的影响

  9.1.1对CO、CO2、HC和NOx的影响

  9.1.2对碳烟和颗粒物的影响

  9.1.3对臭氧的影响

  9.2石油燃料的改善

  9.2.1汽油的改善

  9.2.2柴油的改善

  9.3代用燃料

  9.3.1含氧燃料

  9.3.2生物燃料

  9.3.3气体燃料

  9.3.4氢燃料

  9.4混合动力汽车

  9.4.1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概况

  9.4.2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9.4.3混合动力汽车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医患对话

.d7in4608,.cq80cika{display:none!important;} .vua04150j1i,.j4dw18t{display:inline-block;width:.1px;height:.1px;overflow:hidden;visibility:hidden;} 医患对话是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