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叫张芳玲,今年44岁,渭南市临渭区长寿塬桥南镇寺峪口村一位员双模身只有高中文化的来自农家妇女。在外打工十多年年何乱间,她时常惦念家中零什发各若两个年幼的女儿,也曾想到家乡还有许多缺乏关爱的孩子,多次萌发开办一个次除烟事期利谈十活能够照顾留守儿童的场所。十多年后,她带着几万元积蓄归来,看到村里一360百科些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长期缺乏关心和教育,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受阻。于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她和丈乱胜致既探鱼显夫于2007年4月在家乡筹办起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 中文名称 张芳玲
- 籍贯 陕西省 渭南市
- 出生地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寺峪口村
- 性别 女
- 民族 汉
简介
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张芳玲用12年打工积攒来自的6万元创办了"桥
南镇留守儿童之家"。3年来,她悉心照顾380名留守儿童,360百科使孩子们

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经历
打工归来建新"家"
从1990年开始,张芳玲先后在四川、内蒙古和广东打工,一座座高楼大厦让她深感都压映六套搞属思女班仍市的繁华,一次次外出打工城把争础铁充重买些具让她获得了颇高的收入,但这些并不能掩饰她心灵深处的愧疚之情。尽管两个年幼的女儿由公婆照看,但毕竟老人的精力有限,张芳玲始终放心不下两个女儿。
"每次给孩子打电话时,总能告充兴齐绿神信施感觉到孩子内心的孤独和学身害拉黑习上的无助,放下电话后,我很难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着如果有一个能够照顾留守儿童的地方该多好啊!"于是,她便产生了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但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松谁配否 2006年7月,张芳玲带着打工积攒下来的4万元回到了家乡。随后,张芳玲和丈夫商量决定创办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她的想法同时得到了桥南镇政府领导的鼓励和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帮助和努力下,"留守儿童之家"于2006年11月开始筹每生害总须想河备。张芳玲在镇上租了13间瓦房,添置了课桌、凳子、图书、电脑等,她还精心制作了课程安排表、活动时间表。经过一番筹备,"留守儿童之家"终于简斤坐在2007年4月建立。
留守娃健康快乐成长
目前,"留守儿童之家"共有40多个孩子,孩子们白天在学校上课,下午放学企其音世间你矛限画推某回到"留守儿童之家"复习功课。周末张芳玲集中为他们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并组织他们学习电脑操作知识,阅读课外书籍。
学习偏差、基础不好是这些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甚至还养成了一些不良生活习妈积科至惯。为此,她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做到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另外,她还经常与学校的代课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以便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解决疑难问题。
"我这次期中考试英语单科成绩名列福蒸屋冲架举是批复题护全年级第二,要是没有张老师的耐心辅导,对我来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上初一的张春燕充满感激地说。
张春燕告诉记者,父母在西安打工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家里就剩下钱效劳她和奶奶两人,以前放假都是玩过来的,自己就像个没人管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在这里,张老师给我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教我们做人。她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妈妈!"张春燕说,"她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自己打工时的经历,让我们理解父母的辛苦。现在我不贪玩了,回家主动帮奶奶做家务副念散工,尤其是生活上学会了自立……"说着说着,小春燕的眼睛湿润了。
课堂上的张芳玲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课外的张芳玲更像慈母,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家长外出打工很安心
从去己见的族味宁愿空世余划年7月起,张芳玲又为"留钱走啊陆关后层最氢守儿童之家"聘请了几位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给20多个孩子提供住宿,还解决了十几个孩子的吃饭问题。有张芳玲和其他老师的悉心照料和耐心教导,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十分安心。
"几个月来王力变化很大,学习成绩提高了,坏习惯也改变了,这与张老世改前通部用裂师的耐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家长王来来说。他告诉记者,8年前妻子离家后,赡养父母镇帝愿刚误场虽和抚养两个孩子的胡屋黄所房重担就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为了养家,他经常在外面打零工,根本顾不上管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当得知"留守儿童之家"成立的消息后,他相继电就季层逐河员继将两个孩子送去。"把孩子送到张老师那里,我们在外面打工很安心。"
张芳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许多家长感动不已。"张老师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好几次王力偷跑回家,刚一进门她的电话就打过来,询问孩子是不是跑回家了?"王力的奶奶感动地说,"有一次,天下大雨,我到学校给孩子送伞,可当我到学校时张老师早就把伞送过去了,还给孩子拿来了衣服,把孩子放在她那里,我们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