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王小柔编著图书。
- 中文名 这都不叫事儿
- 装帧 平装
- 定价 25.00元
- 作者 王小柔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喜欢王小柔很多年了,来自她的小故事全是生活最真实的场景,热的冷的全幽默,浓360百科烈的乐观现实主义。
小柔不需要大名气,不需要大成就,就碎碎念着把日件入混垂温盐命某子过成段子,偶尔随手翻看看,随时咧嘴一笑,很轻松!
第一次买小柔的“妖蛾子”时我过大慢做夜联划还未婚,如今我的小公主快5岁了,时间就在她出版的一本本书中悄然流逝,我也在这些时间里慢慢成长,改变。
这样的小段子,小开本,适合碎片时间的阅读,很舒服。
名人推荐
陈彤:一般来说,有趣的书不会太有内涵,有内涵的书不会太有趣,王小柔的书恰巧既有趣又有内涵。就像怀红沉司四风众清船距周星驰的电影。
石康:中国的民俗方言奇异诡谲,恰如王小柔风趣的津味文笔,每一本书都是变换的风景木,我们在风景中凝望,收获的是乐推周危安趣。
巫昂:王小柔生活在天津,这让她非常亲近津派的市井气。燃告烟手世对那什左度市井除了亲切感人,还泼皮有趣,皮卫款张认令积它些不当正经和品味当回事,一个劲地嘲弄那些伪装出来的上等人生。她嬉笑怒骂之间,小人物的喜感与偶然间的伤感,也会自然流露。
高珺:小柔并不是写着相声般的段子,而是,用这些段子,来抵抗生活中我们几四继台省欢磁育经历的最荒凉的无奈。
方八另:王小柔的语言,是非常地道的天津话。虽然天津卫这个码头走出了不少大作家,但是很少有人以天津的本土语言来创作,像王小柔这样自成一派的就更少。天津文坛应该属大京派的分支,有那股主人气息。津味和京味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个皇儿腔;一个外来音。要我选择读这两个地方的文学作品,我倒喜欢王小柔的外来音,感觉很生活、很实在,读了非常舒坦。
潘永辉:日子从来不易过,但是再不易也要过,生活中风雨阳光,甜苦悲喜,都要一一尝尽,在你快乐或悲伤的时候,遇到王小柔的那些文字,热闹的也好,沉静的也好,这一刻,你都是幸福的。
作者介来自绍
王小柔,作家,媒体人,好书推广者。创立了而分调轮州环地督培希“把日子过成段子”的文学风格,通过文学作品倡导“王小柔快乐生活哲学”,被誉为“中国最哏儿的作家”。著有《都是妖蛾子》360百科《还是妖蛾子》《妖蛾子:纪念版》《把日子过成段子》《十面包袱》《如愿》《乐意》《有范儿》爱从画际拉《越二越单纯》《喜欢》等作品。
目录
路称北乐实自序 初心如故·001
辑曾持对战侵角它矿国审座一 倍儿哏儿
猜火车·003
我们不要附听七减话掉加值·007
姐不是蒙娜丽莎·010
免费车闹的·013
活生生的韩剧·016
一桩心病·020
在胡同里乱撞·023
春天的礼物·意基表适气得地027
送上门的大厨·031
就这么奔天涯·034
千里共婵娟·037
好久不见·040
朋友其实和为贵·043
肉都不脆了·047
老小孩和小小孩·049
求学路上的爱情首演·052
通讯录里的秘密·055
邻居是用来挑战智商的·058
去医院吃早点·061
南辕北辙的缘分·064
辑二 不识闲儿
一个百拐弯开雨刷器的女司机·069
拿驾照需智商考试·072
“八卦”是块口香糖·076
够欠的·078
模拟选应思欢常经心市凯人生·081
上瘾闹的·085
掌握火候很重要·088
上进未必是好事·092
勤学苦练出真功·095
在哪儿跌倒在哪儿耗着·098
坐上大灰机·奏控紧美宗向掌书限102
只为这一酸权世的相遇·106
你微博了吗·109
我记得你·112
为了书与人相遇·115
春节,回家吧·118
辞旧迎新的日子情有张容硫盾指周开深·121
猜闷儿解腻味·124
女人花·127
生日礼物·13海存0
辑三 打一晃儿
你高潮给谁看·135
丢东西也要看运气·138
还是忘年交记造啊记盟呼镇终且去吗靠谱·141
机会就是人际关系那瓣儿蒜·143
太会聊天儿了·147
习惯成自然·149
强悍到一定程度的友情·坏任剧似具取钢152
一本书的缘缩迫极认必业据地格分·155
我们家的一神听点根年级·158
饱带干粮热带衣·161
家家都有小超市·164
三姨的年关·167
团购有时就是起哄·170
耗子也是宠物·174
唱歌是用来练胆儿的·177
在月世概游为吧模预理对调时光里套圈儿·180
情感的杀伤力·183
难题求解·187
科技下乡不容易·190
辑四 嘛玩意儿
一群没有故事的女同学·195
娱乐盛宴·202
婚礼就是守株娘界至原混频脱布卷待兔·205
潜规则适应症·207
线绳没弹性·210
自信的力量·212
澡堂子那点事儿·215
每个人都有怪癖·218
纯爱像蹭一脸的雪花膏·221
动物园里的高级酒店·224
花钱是个大爱好·228
婚姻就是口老锅·231
科学成为脑筋急转弯·234
拿病当玩儿·237
收银机是貔貅·240
别总动手·243
养母难当·246
吃货需要练手·250
那一场纯玩的风花雪月·253
跋·喝一口甜水儿·265
序言
初心如故(自序)
人抵制心灵鸡汤也需要靠意志力,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过滤后的人间智慧扑入你的眼,人家怎么能说得那么对呢!在点石成金的文字对面,我们的人生委曲求全,大脑中对号入座的习惯总是把自己放在被救赎的位置上反思,然后对着心灵鸡汤的若干句子点头称是。
就像看一场魔术秀,大铡刀进去把人切了三段儿,可是箱子一转,瞬间铡刀还是铡刀,活人还是活人。我们一边惊讶于表演者是如何做到的,一边傻了吧唧地鼓掌。常常觉得,心灵鸡汤犹如这样的障眼法,它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我们都成为了托儿。而人生,怎么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去准备道具?走弯路、遇伤害、受委屈、求不得等等苦,都是必然经历,“不好的”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藏在门后,突如其来蹦出来吓你一跳,如果你反应强烈,它会因为小伎俩得逞了而捂嘴笑,如果你处乱不惊地走过,它就觉得无趣不再来吓唬你。
我们像赶路一样过日子,雾霾太大,遮盖了风景。当我翻开那本《如愿》,若干年前的生活一段一段,如同剪开收拾好的带鱼,摆在盘子里,有些腥气。可是这样的气息是新鲜的,让我一下就能从失忆的状态回来,想起很多年前活色生香热气腾腾的日子。
“心欢喜,能自在”是封面上的一行特别不起眼的字,到现在,我依然热爱它们。
我常常在想,这些年我们到底有什么变化呢?那些“打算一起干点什么”的话还放在原处,彼此依旧扒在自己生活的小窗口看着外面,一边羡慕别人一边自我安慰。搁以前,我是不喜欢按部就班的,那种展望就能看到的日子是没有趣味的。可是现在,我喜欢上了这不变中的宁静,内心的安然不被打扰,才是一种福气。生活还是尽量简单地过着,但丝毫不耽误“心欢喜,人自在”的惬意。
内心与外界依旧对抗。当我跑到南半球去看碧海蓝天,开着车在绵延的牧场和海边行驶,那些令人惊艳的,以前只出现在摄影杂志上的作品活生生地迎面撞过来,以至于我的心里都装不下了,漫出眼眶,美是能让人落泪的。当这样的日子过了半个月左右,掏出手机看日历数天数的频率开始增加,因为胃觉的记忆比内心强大,我想回家吃饭,哪怕是自己煮的一锅烂面条;我想睡在自己的硬板床上,太软的席梦思让夜晚像个陷阱;我想找人说话,说我熟悉的方言,不想做安静风景里的一棵树……
风景的美能解决所有问题吗?不能。心是太难被说服的东西。
人们依然热爱着微信,不停地转发闲七杂八和卖货小广告,能够坚持发并坚持看这些的,都挺让人敬佩的。我一般会从通讯录中把他们的名字找出,轻轻蹭一下“不看他的朋友圈”,整个世界安静了。所以,我的微信里总是那么冷清。把微信的时间节省出来看书。
好歹“看书”算是个体面的爱好,而刷朋友圈儿,也就是个玩儿。书的内容多少你能记住一些,可是微信那东西,你醒来刷,睡前刷,比打卡都勤,到底记住了什么呢?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人到中年时应该如何做减法的原则,至今还能背出一些:
1.把时间分给靠谱的人和事儿。
2.既然把一本好书翻开了,就一定要把它读完。
3.缩小你的交往范围。
4.能花钱的时候一定花钱,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与跟你生命有关的人耗着,放弃那些与自己生命无关的人。
6.多想想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不透,就继续想。
7.尽量每天和家人一起吃饭。
8.超过五个人的饭局就尽量少参加。
9.与人交谈,与人为善。
10.有些事情可以拖一拖,没必要那么急,事缓则圆。
11.不要借口没时间而不去欣赏一部电影。
12.形成自己的规律、原则、标准、善恶,并让别人了解。
13.尽量减少与性格孤僻、心态扭曲的人接触。
14.被利用的次数不宜太多,要学会给自己减负。
15.把工作分出去,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就一定会做得好。
16.即便你很出色,也应该让周围的人有机会跟你一起成长。
17.杜绝事必躬亲,学会抓大放小。
18.自恋和爱惜自己从来都不是一回事儿,学会选择后者。
19.减少上网时间。
20.只要“大自然”这个词还存在,就应该找一切时间去亲近它。
不知不觉人到中年,守着家人,哪儿都是故乡。常常几个朋友小聚,偶然拿起相机旅行,人生的美味就在这些无恙中得以安康。
我依然喜欢那些藏在时光缝隙里的故事,它们就像小花,倔强而骄傲地开着,一季又一季。不炫耀苦难。谁没有苦难呢?不羡慕幸福。谁不在幸福里呢?我们把这些夹在书里收藏起来吧,当个书签,就别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等你再想起来,还会看见干枯之美。我把热气腾腾日子里的活色生香写下,让它成为永久的文字,哪怕一百年后,图书管理员依然能找到今天笑着讲起的故事。
把笑容留下,就足够了。像我第一次跟你讲起这些。
后记
喝一口甜水儿
在手机里经常玩一个游戏,这边电风扇哗啦哗啦吹,你拿手指头划屏幕,往一个纸篓里扔纸团,扔进去就有人起哄似的鼓掌,扔歪了手机里就发出鬼一样的叹息声。有的时候觉得人是那么孤单,闷头跟手机游戏较劲。当纸篓里的垃圾越扔越多,你会很满足,抬起头得意地转转僵硬的脖子。而时光就像那些被你团得皱皱巴巴的纸,你一再想找准角度,用力一甩,准或者不准,光阴都已经被丢了一地。
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里,被转得晕头转向,一会儿淋水,一会儿甩干,一会儿还满身肥皂沫子。可算耗到定时器丁的一响,你才能推开门自己往外爬。尽管身上也有股清洁剂的工业香精味儿,尽管最后也舒展着身体把自己挂在太阳底下,还是觉得清洗的过程那么撕心裂肺。
我们的生活大抵如此。
我更愿意相信能被说出来的苦,能被流出来的眼泪。我更愿意站在这些苦难与眼泪里说,其实一切都会过去,只要你不在乎,一切就会风平浪静。
这就跟发水痘一样,必须把身体里的内火都表出来才能重获健康。你不能急,不能挠,还不能嫌难看,就得耗够了时候,痂掉了,一切才恢复正常,才能平息。
所以,内心的愉悦是多么的重要。它像榨汁机最后沉淀的那几滴甜水儿,不解渴,但落在舌尖上是美味。我有一次笑着跟一个朋友说:“想喝甜水儿吗?进榨汁机!”她对我摇摇头,我喝白水,生水都行,千万别搅拌。可是生活的漩涡全是暗流,大水怪一样,在你享受碧海蓝天的时候,人已经被拽进去了。
喝一口甜水儿,对自己笑笑。
下午收到了一个单薄的快递,还是让我去小区外面自己取的。我边走边撕开硬纸夹子,动作恶狠狠的,因为上面有透明胶带,所以挺费劲。
我把书打里面掏出来,大红的封面,在下午三点的阳光下有点刺眼。书的腰封上有个女孩,还戴着墨镜。书的封面有点电影片头的意思,不用翻,就能推测出是一本怀旧的书。作者退回光阴捌摸自己青春,有忧伤有绝望有伤害有美丽有幸福有爱。所有人的青春都一样,落在时光里的,尽管主人公不一样故事不一样,但用来修饰和概括的词,肯定一样。
我随手把书扔在一堆书上面,这是它今天的待遇。
直到晚上,因为这大红的封面实在刺眼,拿起来,跟洗牌一样随意地翻翻,哗啦哗啦的纸声。抽奖一样,停下,然后看这书页上面印的字。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
太过年轻时的爱情,就如同水蜜桃,稍微放几天就要变质,轻轻拿指甲一划就会破皮,就算轻拿轻放,也还是要沾一手的桃毛。
年轻时,怎么相爱,都皱巴。 书里写了一段,作者大概是情绪不好了,经常在郁闷的夜晚,一个人开着红色的二手吉普给自己定一个方向,或去八达岭或去香山,反正都是大半夜到,挺吓人的地方。到了之后,她会把座椅推到最后一个档,然后把椅子的角度往躺下调,两条腿架在方向盘上,音响的音量拧大,再给自己点上一根烟吸。以这样一种浑不吝的姿势仰望星空。
当然,人家的文字描绘得比我陈述的美八百倍,并且充分展示了青春的无畏和浪漫。
我看得有些忧伤。
同时也在记忆里倒叙,并且光捡那些零散的,在青春里被扔得哪儿哪儿都是的情怀。我到现在也分辨不清,那些情怀对于我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有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东施效颦,被那些文艺青年带的,如果不这么忧伤,就显得不文艺了。我始终认为,忧伤是文艺范儿。可还有时候,我觉得真实的自己就是忧郁的。
青春,在一遍又一遍文艺作品的暗示下,我忘了自己当年的模样。
我没有过长发飞扬的日子,我打小就梳俩小辫,可以长发飘飘的时候,我剪了短发,跟女兵似的那么利索。主要我还戴眼镜,尽管度数一点都不高,摘了跟戴着看东西的清晰度差不多。我还是打初二时开始戴,一直戴到今天,度数恒定。一如我始终无法改变的个性。
青春后遗症。
后遗症很长,以至到现在,别人问起年龄我都会很忐忑,我在内心里反问“怎么那么多年都过去了”,我站在中年的边儿上,青春已遥不可及。
段子里是我一年中度过的小时光。在跟青春挥手告别后的很多年里,这些片段记录着生活里许多灵光一现的惬意。就像扔纸团一样,看见逐渐撑满的收纳桶我还挺满足,那些纸团上都是故事。没准儿打开的一瞬间,还能看见你的呢。
我喜欢爱笑的人,因为我自己就爱笑,不是有人说吗,笑容是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我们就靠这个表情,一头扎进人堆儿,彼此相认,彼此接近。我觉得,特别幸福。
在这一年中,一些爱书的人走到了一起,有了王小柔悦读会。几个人凑在一起无比欢乐,特别像童年蹲在墙根儿玩摔泥的人,不惜力气,跟泥巴玩儿命,还高兴得乐此不疲,飞溅满身满脸的都是喜悦。一群爱书爱到痴狂的人,总恨不能把好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跟他们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在时光中穿越。零星弯腰拾起的珠玑是匆忙行走时掉落的,段子日子妖蛾子,拼凑出一段长长的来路。我不停地回头,再转身向前。
谢谢你的陪伴。那一路的笑容,是最坚定的跟随,我的眼里,只有灿烂。
文摘
猜火车
破天荒买了张城际列车一等座的票。椅子宽了,还有垫脚板儿。我把身体使劲向后仰了仰,头等座,必须做出一副不等同于二等座的舒服来,多了十块钱呢!
三分钟后,车停了。启动后,一段时间又停了。再启动,再停。往下张望,发现我们在一座高架桥上不动了,很深的下面是高速公路。忽然有乘务员跑来跑去挨个厕所拉开门,他们互相询问:“有人吗?”“没人。”
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车厢内的照明全部关闭,空调的嗡嗡声也停了。喇叭里的女声磕磕巴巴地模仿着志玲姐姐,告诉大家:“不要紧张,请看好自己的行李,照顾好老人孩子。列车暂时断电,正在抢修。”
我怕回家晚了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土土接的,我说:“我在火车上,但这个火车开着开着没电了。大概电瓶得充点儿电才能开回天津。”土土问:“是因为昨天大灯没关吗?”我说:“大概有人彻夜听半导体了吧。”我后面的半截车厢在我的电话声中爆笑。我确实没有开火车的经验,都是汽车思维,满脑子想的就是再来辆火车,屁股对屁股把彼此电瓶一夹,立刻就来电了。下去点儿人使劲推也差不多能把车带起来,就是不知道推火车得需要多少人,力气使得不均匀再把车厢给铁道下边去。
可是,空调停了,密闭的车厢氧气不够用。每个人开始冒汗。一小时,我们在彼此的二氧化碳里同呼吸共命运。车厢里的人随着停滞时间的增加激动起来。“你们赔我时间。”“车里总得有备用线路吧。你们没预案吗?”
在车门处人越聚越多,要求列车员必须打开车门,否则就砸窗户求生。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天黑了。只有手机屏幕的荧光成了唯 一光源。
有人大喊:“我要上厕所,你们为什么不给提供电棒儿?”
还有人喊:“我太热了,我要脱衣服了!”
而此时,我的手机耗尽了最后一点电,绝望地转着小圆圈自己关机了。我面前的一本《高铁乘车安全指南》显得特别可笑。
一侧车门终于被手动打开了,大家可以轮流站在缝隙处呼吸点氧气。我后面的一个大哥忽然大叫:“我快不行了。我需要人工呼吸,快叫个姐姐来!”旁边的人踹他:“你就别紧喝水了。姐姐们都快被打了。”
两个半小时后,所有人浑身都湿透了。我开始庆幸自己坐的是头等座,乘客起码不那么密集。我旁边的小伙子一直在念叨:“火车去哪儿了?”我真怕他把火车给念叨没了。有人打了110,问对方我们是该选择憋死自己还是选择砸玻璃自救。
列车员挨个车厢跑着问:“有大夫吗?有乘客突发急病。”
列车员跑过去之后,车厢里一位大哥站起来问:“列车员,车上有说相声的吗?我们需要缓解压力。”
不停有人在打电话、在彼此说话。或者这是在黑暗中唯 一的安慰。
“你赶紧也晕一个,一车厢就你长得像低血糖的。”
“兄弟,我要是出了什么事,给你嫂子找个好主儿……行,我放心了,你够意思!”
“我刚给村里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赶牛车接我来。”
“咱集体去餐车吧。只给热水,咱又不洗澡,已经热得快虚脱了,还给热水!”
有避险经验的人,认为上面都是脑袋,呼吸一定空气稀薄,所以蹲座位与座位的空当,把头使劲往下埋,说这样可以呼吸到氧气。我估计闻见的都臭脚丫子味儿。
三个小时过去了。突然灯亮了,大家被这来得极其突然的亮光吓住了,瞬间的安静之后掌声雷动。有光就有希望。聚集在车门处的人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等待。可是十分钟过去,依然没有空调。车也没动。
大家问列车员为什么有电,却没有空调,列车员说动车的空调系统不像家里的空调一按开关就送冷风,这有启动程序得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大哥反驳:“你把启动程序设置三万个密码,挨个输密码得到明天早晨。开个空调弄那么复杂程序干吗?”
车动了,应该下午出发的车改夜车了。不知道时速,不知道时间,不知道车外温度,车厢里的电子显示器也发生了故障。我们在黑夜中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后面的大哥说:“我得在车里点根儿烟再走,反正停了咱也不怕了。”说完,笑着下车了。
很多人在车外跟自己的车厢合影,大概为庆祝劫后余生吧。
我们不要附加值
最近打开朋友圈就跟挑起超市塑料大门帘子似的,从酱货到首饰门类齐全,小商小贩来自你的朋友以及你朋友的朋友,满屏都是推销员,就跟喜欢逛商场一样。我一点都不反感五花八门的商品,就是觉得银行卡里的钱不够用的。
我的一位姐们儿也不知道打哪儿找来一群五湖四海的朋友,之前跟她认识那么多年也没听她说过外国有认识人,但自从一门心思要为人民服务,好像地球仪上多犄角旮旯的国家她都能找几个熟人帮她进货。如今连摆地摊儿的人都说自己在创业了,何况在网上卖东西的,我觉得他们都有一颗要去纽约上市的心。
我很喜欢看她刷屏,那速度可比电视购物快多了,什么都讲究秒杀,一错眼珠的工夫,您要的款式已经没了。在这种过这村没这店的召唤下,我特别勤奋地把所有图片挨个打开,就想看看外国的东西有嘛好的。姐们儿做买卖特别到位,不但给打折还亲力亲为地送货上门,看她那热情简直是恨不能你当街就把衣服换上,诚心诚意的炙热目光让我立刻把鞋脱了,直接把脚丫子塞进从美国带来的耐克鞋里,那个舒服啊,又轻便又松快。而且我身边一个比我小两号的脚进去一试,也能健步如飞。人家的鞋怎么做得跟袜子似的,不挑脚呢?
致力于海淘的姐们儿白天过中国时间,该上班上班;晚上过外国时间,全天候没时差。把她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线人支得团团转,嘛“合适”进嘛,她甚至自己要先试用那些东西,然后去各大商场比价。忽然有一天,她特别兴奋地告诉我,我买的那几件老头衫赚了,因为同样款式在咱这儿的大商场衣架上挂着,标价一千多,我才花了不到二百块钱。说实话,我还真没穿过一千多的老头衫,接到这个消息以后,我陡然兴奋,大热天居然穿着那胸口飘荡着美国国旗的老头衫四天没洗。
每当我买完一件东西,我那姐们儿就会赞叹地说:“你买的那个值啊!”就更加激励我靠着手机花钱了。
在微信里靠口口相传做买卖的人很多,我更喜欢这种朋友式的交流。花钱花得心甘情愿。在忽悠已经变成营销学经典案例的年代,不编故事卖东西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在市场上樱桃才几块钱一斤的时候,微信里的樱桃六十八块钱一斤,我点开页面看了,同样是樱桃,人家那个凸显着文艺情怀,有貌美的女买手亲临樱桃园抚摸果实微笑的照片,有种植户喜笑颜开将樱桃捧在胸前的照片,有成片果树的照片,有洗好了拿佳能相机拍的近景照片,当然了,文字部分就更为生动,告诉你人家这片樱桃是怎么长出来的,是多么辛苦,多么绿色,给口气儿一吹任何农药残留都没有,如果到你嘴里是多么的好吃等等。说得你当时就得咽唾沫。这么精挑细选的樱桃卖六十八元一斤贵吗?太便宜了,六百八十元一斤都不够辛苦钱的。
可是你买吗?反正我不买。因为我吃的是水果,我不吃故事。
就像烟草大王褚时健的“褚橙”、IT大佬柳传志的“柳桃”、地产大腕潘石屹的“潘苹果”,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那东西比农民辛苦种的果实高贵多少,营养能增长多少。名人代言的水果也许好吃,但我的生活品质更愿意接近质朴的土地。
我们花钱喜欢用“值不值”,是否“合适”来衡量,再见了,那些忽悠人的故事,把你的手挪开,我们不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