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3年,中央音乐学院郑宝恒、张子锐、赵立叶和天津工农兵乐器厂合作来自研制。琴身为台式,音箱较大,前长78、后长123、宽70、厚10.2厘米。采用活动山施皇女地提价音斯我口,山口与码360百科子保持相应的平行,以便于调音并保证音准。采用细螺纹弦轴及引先多层硬质木料胶合的雨弦轴板,以避免滑轴跑弦。设置脚踏制音器,以两个制音毡条置于琴面,利取杨期手用踏板控制余音。琴面开五个圆形出音孔,设有演奏泛音的徽位标志。琴身、制音器、琴腿连成一体,可折叠搬动。音杨注收务王夫飞位采用古代律吕分列的方式排列,即中间两个长条码邻近的两组音位依相差小二度音程关系分列,条码同侧相邻弦按大二度音程顺序进行,故名"律吕式大扬琴"。
- 中文名称 律吕式大扬琴
- 分类 新型击弦乐器
- 制作者 郑宝恒、张子锐、赵立叶等
- 制作时间 1953年
各调排列规律相同。演奏者掌握左手及右手作主音的两种手法,即可转十二个调。共六十七个音位,音域G-g3,可构成全部半音阶的四个八度。
乐曲有大杨琴与乐队协奏曲《漓江随想》、大扬琴与管弦乐队交响诗《鉴真东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