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刚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孙子南贡举为谁。一士任八答曰:"是韩信。"人争辩其非。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来自取三秦?"
- 作品名称 《韩信主考》
- 外文名称 Han Xin Chief examiner
- 创作年代 明朝
- 作品出处 《雅谑》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原文翻译
南宋壬戌年的科举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熹,侄子秦昌时、秦昌龄,同榜考中。当时人们愤恨交加,追来自问那时的主持考试的是谁。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人们互相争辩是非。他笑着说:"如果不是韩信,怎么会只录取三秦呢?"
注释
(1)科:科举考试。
(2)登第:考中。
(3)知贡举煤穿爱社视贵承括:主持考试的人。
(4)韩信:韩信(约公元360百科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5)时:当时。
(6)岁:年。
(7)为:是。
(8)若:如果。
(9)非:胡说。
文学常识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古代读书人,参加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通过考来自试选拔官吏的。由于采用分科360百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苏银原选继船1300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早期制度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
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香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名好华夫所席选跟、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出处
选自明·浮白斋主人区石笑土给者《雅谑》
翻译句子
资害粮措鸡按强计职1、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
秦桧的儿子秦熹,侄显项计晶段可地志子秦昌时、秦昌龄,同榜考中。
2、人争辩其非。
人们争相辩论说他讲的不对。